刘延东:高校要围绕“四个全面”布局 全面提升创新能力-8846威尼斯 pxu.rcolegrove.com

8846威尼斯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刘延东:高校要围绕“四个全面”布局 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撰稿人: 发布时间:2015-07-29 来源:中国教育网

                                               
                                               

刘延东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全会上强调:全面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服务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新华网北京723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25次会议时强调,高校要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全面提升创新能力摆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核心位置,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刘延东强调,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应对激烈国际竞争、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迫切需要高校全面提升创新能力。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教师水平,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支撑国家、行业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协同创新,鼓励学科交叉融合,畅通成果转移转化渠道,打造专业化高端智库,促进创新主体优势互补和资源优化配置。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强高校内部治理,改革评价机制,完善人事和分配制度。主动融入全球创新创造,加强中外人文交流,增强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为创新厚植文化土壤。高校要主动作为、落实责任,切实承担起引领和服务创新战略的历史使命。

 

全面创新的发令枪

  ——记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25次全体会

    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牵引下,大学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它是人才第一资源的集聚区,更应是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发源地:全世界2/3的在《自然》《科学》发表的论文来自大学,3/4的诺贝尔科学奖由大学获得,迄今为止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科技成果中,70%诞生于研究型大学,一连串的数字勾勒出大学理应成为创新重要主体的清晰面貌。

  可在眼下的中国,这样的理所应当却有些发力不足:今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我国国家竞争力排全球第28位,其中创新列第32位,高等教育和培训仅居65——创新意识不强、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不够、科研创新水平和转化效率不高、鼓励创新的评价机制缺位等弊端正束缚着中国高校提升创新能力、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步伐。

  722日至23日,以全面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引领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为主题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25次全体会议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回答了大学制度建设为了什么、综合改革从哪入手,契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更切中了当前高校发展的短板问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

   改革创新教育体系,抓住高校育人的牛鼻子

  以前一说创新创业,觉得就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所以我们把创新创业的工作放到就业处来抓。直到今年才意识到,这涉及学校全盘发展,必须成立独立部门,全盘统筹。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王亚杰对待创新的螺旋上升认识曾是不少大学校长书记的共同感受。

  提升全面创新能力,教育教学创新是核心。咨询会上,对当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不断。

  创新文化孕育创新老师,创新老师培养创新学生。可现在的大学,教师不敢挑战别人,学生都有标准答案,哪会生长出创新人才?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认为,缺乏文化滋养阻碍着创新教育教学改革。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堂应该是主战场,可现实却是课堂成了副战场。对外经贸大学党委书记王玲说,一听说搞创新创业教育,不少学校大干快上,却没有真正挖掘出各类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内涵,设计出成体系的育人模式。
  创新人才到底该如何培养?大力发展交叉学科、协同育人成为不少高校的共识,并逐步实践:清华大学强化过程育人,从学生兴趣团队到创客空间,全方位营造创新氛围;东北大学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构建创新导师+专业孵化+创业投资的教育服务模式,聘请了100余位国内外专家担任创新创业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打造学科交叉平台,鼓励打破学科壁垒的协同育人。

  但袁贵仁更期待的,是从的普及,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不能一阵风。死读书读不出创新人才,要在科教协同育人上做文章。

  搭建创新评价体系,不再让谁改革谁吃亏,谁创新谁倒霉

  随着讨论愈加激烈,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抛出了那个让他头疼已久的问题——“挖老千。柯炳生指出:提升创新能力,关键在人。可现在总是用有多少杰青、长江学者评价学校。还有呼唤多年仍未落地的同行评议,在对一次生物学国家重要课题的申报中,竟然有搞天体物理的专家来评。前沿基础科学隔行如隔山,这跟请一个街头大妈来评有什么区别?

  提升全面创新能力,科研创新是重心。可在与国家发展战略相衔接的创新评价体系缺位的情况下,用有多少长江学者量学校、发了多少论文量老师、考了多少分量学生成为指挥棒,使高校和教师缺乏瞄准经济社会需求创新发展的驱动力,关门办学情况严重。

  对人才考核只看获了多少奖,发了多少论文,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高校报奖多、转化少,逐渐丧失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孙其信感慨。

  王亚杰更忧心的是,基础研究的复杂性和评价体系的简单化两相交织,使高校和学者丧失了冲关基础前沿课题的锐气,只把眼光投射在最末端的浅应用层面,现在这样的苗头越来越明显,老师对基础学科的钻研逐渐淡化,但这恰恰是大学最应该抢占的制高点。

  创新评价体系的搭建由此一触即发。

  早在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时,教育部就曾表示将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未来考试将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

  咨询会上,袁贵仁再提改革对教师、高校的评价,不能让谁改革谁吃亏,谁创新谁倒霉。下一步,将注重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标准评价高校和教师,在各类评价中增设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等指标,搭建自我评价、同行评价、社会评价和国际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科技评价体系。
  深化体制机制创新,释放高校创新活力

  去年底,因为一笔花不出去的钱,中部某高校被罚了款,“9月份下拨了一笔关于维修国家重点文物的经费,可要求年底就要花完,否则就罚款。修文物比建新楼还来得慢,钱花不出去,我只能认罚。许多高校校长都吐槽,类似的情况在高校普遍存在。

  天津大学校长刘建平将这种花不出去的烦恼形象地称作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经费管理机制过于死板,指定用途的专项经费和常规经费三七开,钱只能花在设备上。资源配置制度的不健全导致重物轻人、急功近利的思想浓重。

  与国家队对科学配置资源的呼唤相比,地方高校更期待着在用人制度上能有更大突破。

  曾经有一个地方高校的校长跟我哭诉,他想从哈佛引进专家,但就是因为没有用人权,要眼睁睁地看着地方人事厅用考公务员的题考专家。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说。

  提升全面创新能力,体制创新是保障。在咨询委员会执行主席、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作咨询报告时,并不讳言当下制度的短板所在:不论是自然科学领域还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从项目立项、经费管理到成果验收与转化都依然存在着权力集中、多头管理、重复立项、链条脱节等问题。高校内部涉及创新能力提升的管理机构设置、学术资源配置和学科建设发展存在本位主义、山头主义和行政化现象,使得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市场化能力存在体制机制和政策性障碍。

  对此,咨询报告提出了建议:

  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上,建立健全科研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探索建立高校与政府、企业、行业等单位人员互聘体制机制;探索适合中国大学智库发展的人才管理模式,完善有中国特色的产学研、官学研旋转门制度。

  在分配机制完善上,完善科研反哺教学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引导、培养和激励教师自觉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积极主动地以科研反哺教学。

  在资源配置机制上,进一步改进科研项目预算编制方法,下放预算调整审批权限和经费使用自主权,建立常态化、稳定性支持与项目化、竞争性支持相协调的科技投资机制。

  袁贵仁不忘提醒参会的高校掌门人,不能忘记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更不能忽视其艰巨性、复杂性和漫长性。

  如同发令枪,中国大学这场全面创新的比拼,才刚刚开始。 (光明日报记者邓 晖)

 

在创新驱动发展中与国家同向前行

——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五次全体会议综述

    当今,创新定位的战略高度前所未有,创新驱动越来越成为国家命运所系、前途所在。作为人才第一资源和科技第一生产力重要结合点的高校,当如何作为?

  722日至23日,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25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紧扣时代脉搏,聚焦全面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引领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主题,深入交流分析了高校引领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机遇和挑战。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出席会议并讲话,咨询会执行主席、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作主题咨询报告,来自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咨询委员、81所其他部委和地方所属高校主要负责人,教育部党组成员,相关部委负责同志,以及教育部有关司局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等参加了本次会议。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本次会议以创新为主题,很重要、很及时,不仅契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也符合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解决高校改革发展短板问题的要求,大学不仅要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还要在服务国家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模式的创新。

  高校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创新

  大学的发展历程本身就是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过程。从高等教育发展历史来看,主动服务国家需求往往是大学迅速崛起的重要条件。

  任何一个国家的大学,脱离本民族、本国发展的需要和根本利益是不可能的。一个时代要有一个时代的担当。那么,大学怎么服务于国家和民族?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认为,高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自觉承担创新使命,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中国经济发展如此迅速,但是有多少是我们自己的核心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表示,当前高校发展还跟不上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在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高校必须要认清形势,有所担当。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徐惠彬指出,世界工业革命与大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德国大学的崛起,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美国大学的崛起,当今进入工业4.0时代,国家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对大学而言是难得的机遇,大学应该抓住机遇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经济转型作出应有的贡献。

  高校只有主动适应国家和地区的需要,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更好发展。英国的牛津和剑桥这两所老牌大学,曾经因长达一个世纪的自我封闭、与时代需求严重脱节而使学校陷入衰退,这就是警示。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表示。

  提升创新能力,要有大创新格局

  创新能力是高校办学治校水平的集中体现,创新对高校而言并不是新要求,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如何理解其新内涵?

  全面提升高校创新能力,不仅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大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通过学科交叉推动取得前沿技术突破,建立学校、地方、企业、行业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新模式。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达了他的看法。

  在南开大学党委书记薛进文看来,体制机制创新必须先行,凡是体制机制改革先行一步、政策调整比较到位的学校,创新能力提升效果显现得就比较明显。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李守信认为,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这个坎过不去,所有的创新都无从谈起。

  过去这几十年,我们抓创新,突出强调的是,直接用科研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新一轮改革中,科技创新一定要跟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创新等结合起来,要统筹规划、协调推动。薛进文表示。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的认同,他认为,高校要把思路打开,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都要包含进来。对以文科为主的院校而言,不能以为一讲创新就是理工科院校的事儿,实际上,技术理论的创新、话语体系的创新、智库的建设、文化的创新、评价体系以及开放创新等领域里,文科院校都大有可为。

  那么,如何才能释放创新的活力?考核评价体系太重要了。西北农林大学校长孙其信表示,评价是指挥棒,要提升创新能力,评价本身的创新至关重要。如果评价导向不鲜明,甚至出了偏差,不但发挥不了应有的激励作用,反而可能成为绊脚石,必须围绕是否有利于创新、怎样激发创新,确立和完善评价的原则、标准和方法。

  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表示,提升创新能力,创新文化不容忽视,培养创新人才归根到底是要塑造新的校园文化,要努力营造鼓励求异思维、学科交叉和理性思维的新型文化。

  紧抓落实,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全面提升创新能力,是对高校领导干部抓改革、谋发展能力的一次集中考验。

  全面提高高校创新能力是永恒的主题,核心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体制和创新文化,现在操作比概念更重要。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表示。

  对于高校怎么进行创新,黑龙江大学校长何颖认为,要处理好三个关系,首先是人与制度关系,通过制度设 计让 老师的积极性迸发出来。其次是要把创新和综合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再其次还要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的关系,作为地方院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应用性研究的同时,怎样把基础研究保持下去,这些都需要高校去思考实践。

  在邱勇看来,抓好落实要围绕四件事:一是创新人才培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推进教学改革。二是开展创新科研,组建跨学科交叉平台是其中的重点。三是进一步梳理服务模式,为创新驱动发展作出贡献。四是国际合作,所有改革必须在开放的环境下来做。

  延边大学校长朴永浩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强对各省高等教育管理全过程指导,适时对各个省份高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进展情况组织一次巡查。中央关于高等教育全面推进改革的核心政策措施,各省份落实得怎么样,这方面要加强指导。

  不要等,也不要怨天尤人。重在干,重在实践,重在探索。东北大学校长赵继表示,在创新问题上,实践是创新之源。

  与会代表普遍表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等教育大有可为、大有作为。高校要牢记使命,把握机遇,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记者 万玉凤)

  《中国教育报》2015727日第1

 

                                               
                                           
                               

8846威尼斯